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

发布时间:

2021-06-10 18:46:37

类型:

篮球资讯

来源 :nba录像吧

在CUBA全国八强赛次战中,北京大学利用对于赛制规则的独到理解,在经过加时鏖战后,战胜中国矿业大学10分,在两队战绩均为“一胜一负”的情况下,按照赛事规则,北京大学以小分微弱优势战胜中国矿业大学,成功进军CUBA巅峰四强。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1)

从21届CUBA进行全国大赛扩军后,CUBA全国三十二强诸雄经过残酷的双败淘汰,决出全国八强席位,八强球队可以在八强赛“打回主场”,回到自己学校体育馆中,在主场球迷的注视下各打一场主场比赛。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2)

这一赛制让学校的球迷犹如“久旱逢甘雨”一般,毕竟在曾经的赛会制赛制下。如果学校不申请办赛的话,球迷很难获得在家门口看到主队的比赛,而辛辛苦苦训练的球员也难以享受到主场球迷的欢呼,八强赛主客场的意义就在于扩大联赛的影响力,将更多人吸引到校园篮球赛场中。

在实行全国八强赛主客场比赛的第二年,各校体育馆座无虚席。在这一高考季更是趁着高考的东风打出了招生标语,赞助商打造的助威加油衫火爆热销,随处可见球迷穿着学校专属色彩的衣服呐喊助威……这一场面,对于联赛、赞助商和学校来说,无疑是“三赢”的。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3)

由于参赛对阵是两支球队,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这就决定了CUBA全国八强采用了双赛算小分的赛制:两胜直接晋级八强,一胜一负算小分。这一赛制看似没有什么漏洞,合情也合理,自CUBA全国赛赛制改革以来无人提出异议。但就在八强主客场实行的第二年,北京大学就将这一赛制研究的彻彻底底,运用解数学题的思维,成功逆袭中国矿大打进巅峰四强。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4)

在CUBA八强赛首战,北京大学在主力内线赵柏清高挂免战牌的情况下,客战中国矿大78-83以5分的差距输掉比赛,一周后八强赛的次战移师北大邱德拔体育馆。

在官方发布的CUBA全国八强竞赛规程中,仅仅列举了三种情况:两连胜和两场比赛一胜一负的情况,并没有“一胜一平”的说法。这意味着无论是第一场或第二场出现常规时间打平的情况,都要进行加时赛直至决出当场比赛的胜负。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5)

如果北京大学要想出线,意味着本场比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赢中国矿大至少6分,这一分差能够保证北京大学在双方各一胜一负的情况下,以微弱的小分直接优势晋级四强;如果中国矿大想赢,要么再赢一场,以2:0的大比分横扫北大,要么输给对手4分以内,这样也能够确保中国矿大挺进四强;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北京大学在全国八强G2比赛不多不少正好赢中国矿大5分,比赛在双方一胜一负且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继续打加时直至分出胜负。

从概率论上讲,中国矿大晋级机会确实很大,主动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北京大学能够翻盘,则是仰仗于他们完全吃透了赛制,北大见G2常规时间赢矿大6分无望,就开始想法设法打进加时,为球队赢得胜利的机会。

而这正是本场比赛备受争议的一点,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38秒的时候,北京大学叫了一次短暂停,此时北京大学领先中国矿大2分。暂停回来,北大用2秒完成一次“不合理”的三分强投出手,未果,随即对邬挺嘉犯规,邬挺嘉稳稳的两罚全中,双方战平。此后北大国青后卫罗浩源两罚不中,矿大也未能打进绝杀球,比赛进入加时。矿大全队上下对于北京大学在距离比赛结束38秒短暂停后表现出的这一异样竟无人察觉,但凡邬挺嘉两罚不中或者进一个,矿大即便输掉比赛还可以进军巅峰四强。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6)

在加时赛中,北大颇具魄力的摆出“五小”阵容,弃用大中锋,将重兵压至前场,利用对于持球人的压迫性防守打反击,奇迹般的在5分钟的加时赛中拿下22分,帮助北京大学99-89逆袭中国矿大赢得比赛。在双方战绩均为一胜一负的情况下,北京大学胜10分,中国矿大胜5分,北京大学以总分高出对手5分的优势挺进巅峰四强。

北大对于赛制的理解和第四节关键时刻的“迷惑”操作,不仅让中国矿大主帅孙术奇费解,同时也引发了外界的争论。争论的点无非就集中于:CUBA全国八强的赛制和北大第四节末段为了进加时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7)

CUBA八强赛的赛制是既定规则,在赛前联席会议上已与双方再次确认过“单场比赛需要决出胜负”,因为在CUBA竞赛规程中没有“一胜一平”的说法。也许中国矿大在赛前备战中将球队打进四强的可能都演算了一遍,但百密一疏的是,他们不曾想到北京大学在38秒暂停过后突然不想在常规时间结束战斗了,将比赛变成一场消耗战。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8)

CUBA八强采用主客场双赛而不是三局两胜,也有出于办赛成本的考量。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是业余性质的,并不像CBA联赛那般拥有庞大的赞助商体系和充裕的经费,联赛发展至今自身也并不具备“造血”功能,至于每所学校能够用于体育相关的经费也是十分有限的,毕竟体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高校科研相比之下更是显得无比渺小,中西部的很多CUBA球队后勤保障至今依旧捉襟见肘,放眼全国,即便少数学校具备自筹经费的能力但也是杯水车薪,高校的训练条件仍不可与职业球队相比。

如果八强赛是一场定胜负的话,在谁的主场办也不合适,尽管双方有胜者组和败者组的区别,但都是拼了命才打进八强的;要是换到中立场地进行比赛那就又变回了赛会制,不如连着巅峰四强赛打完再结束,那样赛制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9)

主客场双赛这一赛制也许会在未来随着联赛的发展壮大会被埋进故纸堆,但改革要一步一步进行,在目前CUBA发展阶段中,这是较为稳妥的一种办法。为了避免消极比赛,CUBA已经将全国三十二强、全国八强、全国四强都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比赛对阵,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八强赛制中出现了Bug,让北京大学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了获胜目的。

北京大学在比赛末段的所作所为从技术角度讲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连续的罚球不进或者违例,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比赛最终的胜利,就好比FIBA国际篮联规则改革之前的“战术犯规”,都是应用解数学题的思路来打比赛。但FIBA将战术犯规这一漏洞给予了弥补,将不为获得球权而去的故意犯规判为违体犯规,保证比赛的流畅性。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10)

而昨晚北京大学的战术性罚球,不仅将比赛变得冗长无味,还让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由于罚球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执行罚球的球员也很难通过罚球来使己方球队获利,故FIBA没有“战术罚球”和“消极罚球”的规定,仅仅只有“罚球违例”。

但罚球不进与把球投进自家篮框还又有区别,前者还有回旋的余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将罚球稳稳投进,否则中国就不会输给波兰,北京大学在包括加时赛在内的45分钟比赛中仅有不足1分钟的“异常”,且还是为了获胜,很难界定他们是否存在消极比赛;而后者则是货真价实的消极比赛,广东工业大学曾为此行为付出代价被取消比赛成绩。尽管北京大学这一行为有悖于常人对于体育的理解,违背了竞技体育所提倡的“运动家精神”,却完完全全符合比赛规则,只能称其为“合规但不合情”。

北大男篮,一场“不合情理”的胜利(11)

竞技体育同时还存在很强的功利性,由于比赛要分出胜负,参赛双方都是怀揣着功利心去参加的——无论是为了集体荣誉还是个人利益。也正因此,体育赛场就出现了使用兴奋剂、改年龄、甚至运动员资格造假这些违规行为,首次参加CUBA便打进全国三十二强的成都体育学院就因铤而走险在基层赛违规使用CBA注册球员而被禁赛。北京大学此举虽未违规,但他们为了打进四强,而在第四节末段的所作所为,让他们赢的并不体面。

CUBA官方对于规则解释的模棱两可,让北京大学玩起了“文字游戏”从中获利,同时也造成了外界的误读。组委会应对其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彻底封堵日后出现类似行为的现象。就像当年CBA四川男篮凭借三外援夺冠和今年CBA常规赛MVP评选方式改革一样,尽管外界对此颇有微词,但比赛结果一经产生便并不能更改,更无重赛可能。广东工业大学今年因疫情放弃八强名额,只能让清华大学直接落座四强席位,因为无论让谁递补这个八强名额,对于其他球队都是不公平的。

竞技体育本身比拼的就是人的体力、智力和心理,教练团队的博弈、合理的利用规则和制定技战术同属于“智力比拼”的范畴,都是为了赢得比赛。但当竞技体育的功利目的与运动家精神冲突时,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