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IBA规则看,为什么杜兰特在国际赛场变得更强了?

发布时间:

2020-05-18 09:31:39

类型:

篮球资讯

来源 :nba录像吧

看到这个题目,先请读者朋友别太诧异,我理解你们略带嘲讽的困惑。

“杜兰特在NBA都是无解的进攻杀器,你现在问我为啥他在国际赛场更强了?”

是的,这句疑问一点问题也没有,杜兰特本身就是个在NBA都可以肆意取分的怪物,你让他去“降级”打国际比赛,他轻松写意30+得分确实不算什么新闻。

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NBA球员在国际赛场。即FIBA规则下,进攻能力并不都是“降维打击”的:例如去年世界杯的字母哥以及偶尔会被“堵”住的詹姆斯,相对他们在NBA的统治,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无疑是下降一点的;同时又有另外一批球员,他们在国际赛场的表现更甚于NBA,这批人尤以杜兰特、安东尼为代表,以及若干在NBA表现一般却在国际赛场“君临天下”的球员。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看过几场球的都知道是因为NBA规则和FIBA规则本身有别,因此球员表现不同,实际上是球员个人特质在特定规则下的表现。

而本文要探讨的是,以杜兰特为例,分析在FIBA规则下,为什么他变得更强了?

从FIBA规则看,为什么杜兰特在国际赛场变得更强了?(1)

表层原因:个人能力和三分线的差异

在这里谈个人能力并不是耍流氓,因为你确实得知道阿杜在NBA是一个怎样的怪物。我们在官网定义的Mid-Range查找中距离数据,在出手次数大于4次的球员(筛掉那些命中率超高但是出手次数极少的“虚假数据”)并且高命中率的球员,制作了这张比较简单和直观的图表(采取的是18-19赛季数据,因为本赛季阿杜并未出战):

从FIBA规则看,为什么杜兰特在国际赛场变得更强了?(2)

在一众中投能力顶级的球员里,他几乎是联盟的天花板,这是他个人能力的绝佳体现,依靠着超长的臂展和无法被轻易限制的身高,在中距离取分如探囊取物——这是基础。

另一点非常值得一提的是,FIBA的三分线为22英尺,而NBA三分线为23英尺。

这一英尺的距离,对杜兰特这样的中远距离好手来说,最直接的体验就是——一次在NBA的远距离出手,放到国际赛场上,回报从两分直接变成了三分。这对投射型球员,尤其是从NBA出来的顶级投射好手来说,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是近五年杜兰特在16-23英尺(在NBA被算作中远距离)的投篮命中率趋势,在他来到勇士后的三年。远距离命中率依然在大幅提升,45+%的远距离命中率在NBA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的级别,可对杜兰特来说,这不过是一次训练般的两分球出手,恐怖的是,在国际赛场上,这每一颗球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三分球。

从FIBA规则看,为什么杜兰特在国际赛场变得更强了?(3)

从小标题也可以看出,这一段从他个人能力和三分线的不同来分析,显然是从浅层次来看待,如果从较深层次来看 ,就要由一个规则来引发——防守三秒。

深层原因:防守三秒规则不同带来的变化

众所周知,在FIBA规则下是没有防守规则这一说的,而在NBA则明确了防守三秒的细则。

这样一条规则,其实很简单的揭示了为什么在国际赛场上,擅突破的球员并不如那些会投篮的球员来的高效。国际赛场,很常见的就是中锋守着篮底下,他不必像在NBA一样,心中时刻牵挂着防守三秒带来的不便,为了一个防守三秒的规则在篮下疲于周旋,他只需要站在自家篮筐下。如此一来,对这些中锋来说护框效率会大大提高,对那些擅长突破的球员来说,面对的协防、包夹以及最后一层的应对中锋来说,都很困难。

国际赛场没有防守三秒,带来的最大一个变化就是防守阵型——2-3联防、3-2联防、2-1-2联防等等都有其用武之地;在NBA有防守三秒的规则之下,这些联防就基本失去威力。

国际比赛崇尚的联防,多以巩固篮板球为主,阵容收缩快,外线存在盲区。这让杜兰特一类的球员得到了最大的便利,他们受到的威胁小,本身投射准+更近的投篮距离+削弱的防守威胁,是他在国际赛场更加恐怖的原因。